幼儿教育过程当中应该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
- 阅读次数:513次
- 发布日期:2018-07-09
幼儿教育过程当中应该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,做做玩玩一直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,今天做的是“Z形话筒”,相对于以往的操作,这次的活动在粘贴上有一定的难度。在集体活动中,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制作方法,并且对粘贴的方法进行了示范,大家都很认真地听着,只有皓皓一直摆弄着他的小椅子,偶尔拨弄一下旁边孩子的衣服。我提醒他让真听讲,可他撅着嘴巴不情愿地看着我。下发材料后,小朋友都搬起小椅子做到座位上认认真真地开始剪、折,不一会儿,很多小朋友都剪好了,开始粘贴。我顺势看了下皓皓,他手里仍旧拿着操作纸,一动也没动过。看到剪好的孩子开始粘贴,他似乎有些着急了,拿着操作纸走到我面前说:“老师,我不会!我不想做手工,我最讨厌这个了!”皓皓一直以来不愿意尝试有些难度的事物,我跟他讲了一番道理,可他还是不为所动。无奈,我对他说:“你先去把材料剪下来。”“那我不会贴怎么办?”皓皓问道。我说:“你先去剪下来再说,好吗?”“那我剪下来你给我贴!”小家伙的口气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,我对他点了下头,默许了,他这才操起剪刀开始剪起来,剪了几下还跑过来说:“我不会贴,你要给我贴起来的!”直到我回答他:“好的,我知道了!”这才再次回到座位上剪起来。
很多时候,不管是绘画还是手工,或者是数学操作活动,每次还没开始皓皓便开始喊:“老师,我不会!”“这个我不会做!”“我不想做!”事实上不是他不会做,而是他不愿意去尝试,他害怕尝试新事物、新活动,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,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的或有挑战性的新活动。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,他经常要求得到明确的的肯定,“老师我做得对吗?”“老师是不是这样?”
我们教师在教育活动中,注意往往会被活泼、大胆、爱表现的幼儿所吸引。而那些内向、胆小、不善表达的幼儿相对会被教师所忽略。老师的眼神很少停留在他们身上,更少有时间,与他们交流沟通。其实,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,内向的孩子做事谨慎认真,自尊心强,教师应注意在批评孩子时不要一棍子打倒一大片,对胆小幼儿多采取鼓励的语言和眼神,引导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去,并对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,培养其自信心,使他们得到和谐发展。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在集体场合中发言的机会,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验。例如在游戏时,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最熟悉、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游戏主题,可以集体玩、三五成群的玩,也可以单独的玩,教师丰富游戏主题,内容情节,为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提供有利条件。在教学活动中,教师要及时、善于发现孩子的内心需求。在孩子有意愿而又怯于表达的时候,教师就应当捕捉机会,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。